今天在吳淡如的書裡面看到一段話,想與大家分享。

又是與價值觀有關。

以前pchome新聞台的舊文章中,價值觀一直是我很有興趣的話題。

因為即使我們知道怎樣的價值觀不對,卻還是很難輕易改變。

我要引述的話在書裡面的主題並不是我將要講的,但我卻對這段話很有感覺。



書中說,台灣的歐洲旅行團常常有這種情況︰

明明已經到了羅浮宮,大多數人卻把僅有的兩個小時,

花在附近的免稅店買化妝品,

只跟羅浮宮外頭的玻璃金字塔合照一張就算了。



大家都知道,出國除了化妝品還有什麼可以買?

毫無疑問,當然就是名牌!

假設名牌時裝或包包價格是台灣的七折,

如果是你,在金錢允許的情況下,你會不會跟採購團一樣,

把所有時間花在搶購名牌,一買就是好幾皮箱?



應該有人會很快的說出會或不會,

容我小小提醒,有點價位的名牌七折通常就差了好幾千塊噢。

而且某些牌子在台灣幾乎不打折不特價的,

說不會的人要不要再思考一下?

OK,先別太早給答案。

或許真正對城鎮的歷史文物或是美麗的風景有興趣的人,

會嚴重譴責這樣的旅遊態度。

但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看採購者的心態。



書中的採購團女記者振振有辭的說︰

「買回來的才能真正擁有,回家可以慢慢欣賞,

把時間花在美術館,看了半天,也一下子就忘了,

沒有一點擁有的實在感。」



看完這段話,仔細想想,其實她講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我認為沒有誰的心態是錯的,而是在出國前就要弄清楚此行目的。

假設原本就打算來採購,那何必跟團看那些「不能帶回家」的東西?

只是為了胡亂在門口拍幾張照片證明自己來過羅浮宮,

卻連蒙娜麗莎都沒看到,展了什麼也不清楚,

或者是只在畫前停留一秒鐘,擺個pose閃光燈一過就離開,

連瞄蒙娜麗莎第二眼都沒有的人,

不只悲哀,是真的很愚蠢可笑。

打腫臉充胖子,以某種角度看來,

或許比只顧血拼而完全拋下羅浮宮的人還糟。



可我相信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他們認為,有「經過」總比完全沒去過好,

這樣回來就可以告訴親友,「我去過羅浮宮了」。

反正也沒人知道你看見了什麼、或是根本沒進去。

只是滿足自我的虛榮心罷了。



如果只是單純的採購行程可能完全沒什麼好探討的,

因為要買大家都是一起買,

但旅行團的參觀行程意外的可以清楚看見每個人的價值觀。

採購團女記者說的那些話,

表示她認為「真正擁有」是「摸的到的」,而且比摸不到的有價值。

那麼,我們「實際」擁有什麼?

我想沒有人會真正反對我們擁有汽車、房子、錢、名牌等等是壞事,

而一定要仔細聆聽莫札特的音樂、看懂畢卡索的畫、

讀過村上春樹的所有書才是好事吧?

大家都想有汽車房子錢名牌,

有這些東西就比沒有這些東西的人地位更高。

縱使上面那句話不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

但,我們無法完全脫離這樣的價值觀。

無法完全脫離是因為,這個價值觀是社會訂的,

而我們脫離不了社會。

這就是為什麼我並不覺得那位女記者說的是錯的。



-------------------------------------------------------------------------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現在你在知名景點附近,有2小時的自由時間,你會怎麼做?

1.把所有時間花在買比台灣便宜的名牌。

2.花三分之一的時間草草拍照,再趕緊去買名牌。

3.反過來,只花三分之一的時間買名牌。

4.各花一小時在參觀與購物。

5.不買名牌,專心繼續充實心靈的旅程。



基於假設,人人希望自己很有內涵,我相信有些人會選最後一個答案。

但若真的發生了,在七折的誘惑以及很多人都去買的情況下,

我想最後一種人的機率微乎其微。



你問我選哪個答案?

老實說,我根本不會跟團!

我討厭這麼趕的行程。我會規劃一個可以完整參觀跟購物的行程。

硬要說真的發生了的話,我的答案不是第一個就是最後一個。

最主要的理由是,我喜歡購物也喜歡參觀博物館、攝影風景古蹟。

我一拿起相機就欲罷不能、一進展覽館就絕對至少花掉2小時以上;

當然開始打開錢包,我就會買到沒錢才停止!

這又不是我家樓下的7-11,誰知道下次來是什麼時候呢?

當然要看個夠拍個夠或是買個夠!

只有2小時要購物又要參觀,怎麼分一定都是沒買夠東西或是沒看夠展覽,

我不喜歡蜻蜓點水走馬看花般的旅遊,因此會盡可能不讓這種情況發生,

只做一件事的話還有機會慢下腳步仔細一點!

不過假設時間拉長到4小時的話,我會一半時間採購一半時間參觀。



總而言之,無論你選了哪個答案,事實上都沒有對或錯。

一切都只是我的論點,然而答案是哪一個也並不重要吧。

我只是認為這件事有思考的空間。

謝謝你們用心看完這篇字很多的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波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