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吳淡如的書裡面看到一段話,想與大家分享。
又是與價值觀有關。
以前pchome新聞台的舊文章中,價值觀一直是我很有興趣的話題。
因為即使我們知道怎樣的價值觀不對,卻還是很難輕易改變。
我要引述的話在書裡面的主題並不是我將要講的,但我卻對這段話很有感覺。
書中說,台灣的歐洲旅行團常常有這種情況︰
明明已經到了羅浮宮,大多數人卻把僅有的兩個小時,
花在附近的免稅店買化妝品,
只跟羅浮宮外頭的玻璃金字塔合照一張就算了。
大家都知道,出國除了化妝品還有什麼可以買?
毫無疑問,當然就是名牌!
假設名牌時裝或包包價格是台灣的七折,
如果是你,在金錢允許的情況下,你會不會跟採購團一樣,
把所有時間花在搶購名牌,一買就是好幾皮箱?
應該有人會很快的說出會或不會,
容我小小提醒,有點價位的名牌七折通常就差了好幾千塊噢。
而且某些牌子在台灣幾乎不打折不特價的,
說不會的人要不要再思考一下?
OK,先別太早給答案。
或許真正對城鎮的歷史文物或是美麗的風景有興趣的人,
會嚴重譴責這樣的旅遊態度。
但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看採購者的心態。
書中的採購團女記者振振有辭的說︰
「買回來的才能真正擁有,回家可以慢慢欣賞,
把時間花在美術館,看了半天,也一下子就忘了,
沒有一點擁有的實在感。」
看完這段話,仔細想想,其實她講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我認為沒有誰的心態是錯的,而是在出國前就要弄清楚此行目的。
假設原本就打算來採購,那何必跟團看那些「不能帶回家」的東西?
只是為了胡亂在門口拍幾張照片證明自己來過羅浮宮,
卻連蒙娜麗莎都沒看到,展了什麼也不清楚,
或者是只在畫前停留一秒鐘,擺個pose閃光燈一過就離開,
連瞄蒙娜麗莎第二眼都沒有的人,
不只悲哀,是真的很愚蠢可笑。
打腫臉充胖子,以某種角度看來,
或許比只顧血拼而完全拋下羅浮宮的人還糟。
可我相信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他們認為,有「經過」總比完全沒去過好,
這樣回來就可以告訴親友,「我去過羅浮宮了」。
反正也沒人知道你看見了什麼、或是根本沒進去。
只是滿足自我的虛榮心罷了。
如果只是單純的採購行程可能完全沒什麼好探討的,
因為要買大家都是一起買,
但旅行團的參觀行程意外的可以清楚看見每個人的價值觀。
採購團女記者說的那些話,
表示她認為「真正擁有」是「摸的到的」,而且比摸不到的有價值。
那麼,我們「實際」擁有什麼?
我想沒有人會真正反對我們擁有汽車、房子、錢、名牌等等是壞事,
而一定要仔細聆聽莫札特的音樂、看懂畢卡索的畫、
讀過村上春樹的所有書才是好事吧?
大家都想有汽車房子錢名牌,
有這些東西就比沒有這些東西的人地位更高。
縱使上面那句話不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
但,我們無法完全脫離這樣的價值觀。
無法完全脫離是因為,這個價值觀是社會訂的,
而我們脫離不了社會。
這就是為什麼我並不覺得那位女記者說的是錯的。
-------------------------------------------------------------------------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現在你在知名景點附近,有2小時的自由時間,你會怎麼做?
1.把所有時間花在買比台灣便宜的名牌。
2.花三分之一的時間草草拍照,再趕緊去買名牌。
3.反過來,只花三分之一的時間買名牌。
4.各花一小時在參觀與購物。
5.不買名牌,專心繼續充實心靈的旅程。
基於假設,人人希望自己很有內涵,我相信有些人會選最後一個答案。
但若真的發生了,在七折的誘惑以及很多人都去買的情況下,
我想最後一種人的機率微乎其微。
你問我選哪個答案?
老實說,我根本不會跟團!
我討厭這麼趕的行程。我會規劃一個可以完整參觀跟購物的行程。
硬要說真的發生了的話,我的答案不是第一個就是最後一個。
最主要的理由是,我喜歡購物也喜歡參觀博物館、攝影風景古蹟。
我一拿起相機就欲罷不能、一進展覽館就絕對至少花掉2小時以上;
當然開始打開錢包,我就會買到沒錢才停止!
這又不是我家樓下的7-11,誰知道下次來是什麼時候呢?
當然要看個夠拍個夠或是買個夠!
只有2小時要購物又要參觀,怎麼分一定都是沒買夠東西或是沒看夠展覽,
我不喜歡蜻蜓點水走馬看花般的旅遊,因此會盡可能不讓這種情況發生,
只做一件事的話還有機會慢下腳步仔細一點!
不過假設時間拉長到4小時的話,我會一半時間採購一半時間參觀。
總而言之,無論你選了哪個答案,事實上都沒有對或錯。
一切都只是我的論點,然而答案是哪一個也並不重要吧。
我只是認為這件事有思考的空間。
謝謝你們用心看完這篇字很多的文章
- Aug 23 Thu 2007 03:21
旅遊價值觀
路過的人
這篇文章看了讓我好有感覺看完了去想了一下
說實在的還真的沒想過這問題
原來這答案可以很簡單的
不需要讓自己這麼為難
購物或是參觀都在自己的行程中
卻又要抉擇想要哪個
也許少了充分的安排和計畫
對於自己想要的似乎只能匆忙走過
對於人生似乎也是如此
總是庸庸碌碌的再忙
卻不曉得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當自己想清楚時
就會有安排會有計畫
呵呵~~~
希望我的流言不會讓你困擾
不過妳的文章卻讓我有感觸
謝謝妳
但我喜歡看︿︿
希望你常打上來分享
時間流逝的速度已經很快了
當然更要充實的過完每分每秒
:)
人真的很多以外...
台灣的遊客的確是很多趕鴨上架似的
行程...一路衝衝衝~~
幸好我們是家人自組一團,
所以有幸慢慢的參觀...
知道自已要的是什麼很重要
才不會遺憾
啧
如果是和家人去的話,絕對是瀏覽放在第一位,爸媽已經老了他們也不需要一些名牌來裝點“門面”,而我則是全心全意陪伴他們咯。當然要讓他們玩盡興而不是買盡興咯如果是我。
之前看了一本叫【達文西密碼】的書,所以對羅浮宮有很大的憧憬,
裡面有好多,
只有在藝術課本才看得到的作品,
更不要說蒙娜麗莎那個神秘的女人,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第四個吧?
既然只有兩個小時,我希望兩者兼具,
哈哈...我有天秤座的特質,講究平衡。
其實價值觀一直都是我在思考的問題,
認同波蜜說的,沒有誰對誰錯,
只是於自己如何選擇。
我也對那些包沒有興趣,
不過我喜歡那些藝術品很有振奮人心的感覺。
心情會好些 :)
我不會去買名牌
因為我認為名牌 哪裡都可以買
既然都花錢旅遊了
就不需要省那些小錢
也不會留言了吧
每個人在去前
就已經先把這整個行程的定義
先定在心裡了
有的人想
我一定要看到什麼畫 什麼建築物
有人則是想
我一定要好好給他血拼一場
買越多我賺越多
早在到達前 腦子想的東西
簡直是天壤之別
不過要是我的話
要是有能力
早就自助旅行了
我對跟團 沒有什麼太大興趣
因為時間不是自己的
都要跟著規定走
可能才剛進入狀況又要到下個地點
根本就活找罪受
我想旅遊前
想好自己為了什麼
而去這趟旅行
這樣才不會錯過自己真正想要的
然後在回國後 悔不當初
那樣真的有點蠢
金錢的誘惑和心靈的感受
這些該如何選擇?
多多少少都會有猶豫,
吳淡如說的巴黎喝咖啡的那種感覺
我卻覺得,他那句話說得很有道理
村上春樹!!
今年中考完的暑假我一個人去了港澳西藏青海陝西.體會了很多种價值觀.那些屬於不同地域,不同水土人群...的價值觀.
其他時間逛羅浮宮
說實在的,
一次也用不到4.5的名牌包阿
而且名牌包一次都可以用很久 :)
常常會跟著帶團出去
那時候很討厭那些大人都只為了買東西
我都還沒看夠呢 就被拉走了
所以現在我跟家人說我要出國
都說我要自由行
(再出國也要等我考完大學了...)